11 約阿施的兒子基甸正在壓酒池裡打麥子, 為要躲避米甸人的搶奪。
12 耶和華的使者向基甸顯現, 對他說:「大能的勇士啊,耶和華與你同在。」
13 基甸回答他, 說:「唉, 我的主, 如果耶和華與我們同在, 我們怎會遭遇這一切事呢? 我們的列祖向我們講述的, 耶和華的一切奇事在哪裡呢? 他們曾說: ‘耶和華不是把我們從埃及領上來嗎?’ 現在他卻拋棄了我們, 把我們交在米甸人手中!」
14 耶和華轉向基甸, 對他說: 「你靠著你這能力, 去拯救以色列人脫離米甸人的手吧; 我不是差派了你嗎?」
15 基甸對他說:「唉, 我主啊, 我憑著甚麼拯救以色列人呢? 看哪, 我的家族在瑪拿西支派中是最卑微的, 我在我的父家是最年輕的。」
16 耶和華對他說:「因為我必與你同在, 你就必擊打米甸人, 像擊打一人一樣。」 (士師記 6:11下-16)
故事開始時, 以色列人正落在米甸人的轄制下。當時以色列人不論種植有何收成, 米甸人都來搶掠, 使他們一無所有。這種悲慘的狀況維持了七年。沒有人會以這狀態為舒適, 但當時以色列人卻漸漸接受了這宿命而慣性地忍受這種光景。
就在這恐懼退縮的環境下, 上帝向基甸顯現。當聖經提到耶和華的使者, 往往是指著耶穌基督道成肉身前顯現的形態。留意神稱基甸為「大能的勇士」, 可見神看見人的潛質, 儘管有時連我們自己都難以發現。
神看見了連基甸自己都不知悉的潛質。基甸兩次與神爭辯說:「耶和華若與我們同在, 我們何至遭遇這一切事」;「神啊!為何揀選我來完成這使命, 我只是個貧窮微小的人。」
神的回答始終如一:「我必與你同在, 我差你出去, 就必與你同去。」當神呼召我們離開自己的安全網和舒適地帶時, 祂必與我們同去。我們的舒適地帶有時是我們的陋習, 有時也可以是我們生活無盡的循環 – 工作、學業、家庭和休閑。
基甸的故事只是神呼召人去完成使命的其中一個例子, 新約時代的主耶穌, 也從一些平凡人中呼召十二個門徒。當耶穌呼召利未(即馬太)時他是一名稅吏, 有舒適的生活和穩定的收入。其他門徒中有作魚夫的, 如雅各、約翰、彼得和安得烈, 他們工作雖然辛勞但生活也算當平穩。耶穌呼召他們要作得人魚夫, 並應許與他們一起完成使命。
上帝從不改變。祂愛我們、從罪中釋放我們, 渴望與我們建立關係。祂過去呼召基甸和使徒, 祂今日同樣呼召我們離開舒適地帶來跟從祂, 並應許必然與我們同在。
默想和實踐:
- 甚麼是你的舒適地帶?
- 若要離開你的舒適地帶, 你的生活將有何具體變化?
- 踏出一步接受耶穌為主、或者委身跟從上帝, 我們往往都需要離開自己的舒適地帶, 你認為上帝目前要你離開的是甚麼呢?
作者: Justin Choi | 圖片設計: Jasmine Chan